今年6月初,当接到全市老年教育“红歌嘹亮 银发荣光”主题歌咏朗诵活动的参演任务后,我们朗诵队全体成员便第一时间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排练中。从热烈讨论朗诵篇目到精雕细琢词句发音再到反复推敲舞台队形,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与热忱。 一、生涩启声:“绍兴普通话”改造计划 “我教了三十年书,没想到被一个‘吟’字难倒了!”58岁的退休教师张国娟笑着摇头。最初的排练就是坐着读稿,从最基础的普通话矫正开始。这些在绍兴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嘴里蹦出的总是带着吴语软音的“绍兴普通话”。“长—河—吟~”指导老师拖长了音调,“注意‘吟’字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越城区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十多位银发学员面面相觑,仿佛回到了小学语文课堂。这是越城区老干部越银芳华艺术团第一次排练《长河吟》——为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别准备的朗诵节目。排练初期,大家从最基础的发音、气息练习开始。指导老师一遍遍纠正每个人的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队员们认真做着笔记,像极了重返课堂的学生。 
二、雕琢突破:动作协调性“大作战” 七月下旬,排练进入新阶段——加入肢体动作。“陶老师您记得,‘在岁月的指缝间跃起’这边手臂要缓缓展开......”指导老师示范着。“本以为这么简单的动作难不倒我,谁知第一次加入动作时,我的台词和动作完全不协调!回家后我对着镜子练了又练,心里想着:‘可不能让队友们看了笑话!’但说实话,虽然累,却感觉越来越年轻了!”最有趣的是每次排练休息时间,大家互相“攀比”谁的前后鼻音进步快,谁的动作最标准,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三、渐入佳境: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八月的绍兴进入“烧烤模式”,但排练室里却时常弥漫着感动的气息。当大家深入了解《长河吟》背后的历史故事后,朗诵不再是机械的重复。“那天排练到‘那最后的一次叩头’这句时,我脑中突然浮现了这些十七八岁的少年兵对着黄河母亲跪拜的模样。声音不禁哽咽了,抬头发现好多伙伴们的眼里都闪着泪光。我们从那时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用情感朗诵’。”俞晓红说道。 四、自信绽放:银发闪耀舞台 9月19日下午,大家终于迎来了全市老年教育“红歌嘹亮 银发荣光”的演出。后台,队员们互相整理着装,轻声鼓励。当《长河吟》的配乐响起,他们从容登台,声音铿锵有力,情感真挚动人。当最后一个声韵落下,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参加排练的初衷。”章庆演出后激动地说,“我们不只是为了表演,更是为了传承和纪念。” 
五、后记:长河不息,吟诵不止 三个月,近二十次排练,从初夏到仲秋,越银芳华艺术团朗诵队的队员们用坚持和热情铸就了舞台上的精彩一刻。“参演固然开心,但更珍贵的是这个过程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成长。”队长李小芳感慨道,“我们证明了年龄不是界限,热情和坚持能够让银发焕发荣光。”这场排练不仅塑造了一个成功的节目,更织就了一段深厚的友谊,传承了一份初心不灭的精神。正如队员们所说:“只要心还热,舞台就永远在。”越城区老干部越银芳华艺术团的故事,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