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否多给学生一些母亲般的关怀

发布日期:2009-06-30浏览次数:来源:市委老干部局办公室字号:[ ]

 

雨木

    给学生一些母爱,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口号。但细想起来,教师的爱和母亲的爱有许多不同。

    母爱在心底里是无私的,在耐心上是无限的,在孩子的调皮捣蛋和依赖上是包容的,母爱在更多程度上,承载着养育者的责任。  

    教师的爱不能要求无私,教师的耐心不可能无限,教师不可能放弃管理责任而包容学生的调皮捣蛋,教师的爱,要受到教育管理者责任的制约。

    我们常说,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但我们之所以不提教师是人生的第二任父母,就是因为,在教育孩子的刚性要求上,教师的教育管理的责任更重一些、更硬一些。

    所以,教师的爱,在一定程度上,应当多给学生一些母亲般的关怀。这种关怀要像母爱一样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种关怀要像母爱一样体现出对学生人品的信任,这种关怀要像母爱一样体现出对学生的公正和平等.这种关怀要像母爱一样体现出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在这里,教师的爱,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要有像母亲一样的情感。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认为:“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我们许多学校的走廊上。都贴有苏联革命家捷尔任斯基的教育名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句名言,也曾在上世纪20年代,贴在苏联的儿童劳动公社——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学校走廊上。当时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就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整整操劳了16年,把3000多名流浪儿童和违法者改造、教育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其中不乏出色的工程师、教师、医生、科学家,有的人还成了苏联英雄和模范。马卡连柯的长篇小说《教育诗》曾影响了我国几代教育工作者。马卡连柯认为训斥和说教是最无效果的教育,他爱学生的教育原则之一,是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和对学生高度信任。

    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如何多给学生一些母亲般的关怀,我们不妨再读读马卡连柯的长篇小说《教育诗》,充满母爱的教育,永远像诗那般美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