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致伤是意外情况,我们要在完整了解整个案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向当事人剖析案情,依法解析劳务关系。”近日,在诸暨市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内,一场雇佣致伤纠纷调解正在进行,当事人专程来到这里,请“金牌调解员”杨光照调解。老杨一边忙着调解,一边还对旁边的“小杨”吴刘冲仔细分析案情。 “小杨”吴刘冲认真记录调解笔记,并安抚双方情绪。看到“小杨”对调解工作越来越驾轻就熟,老师傅杨光照感到十分欣慰。不到一个小时,雇佣双方达成一致,误工费、护理费等一切损失费当场兑现,雇工自愿放弃其他经济和法律上的追诉。 严把关口 精挑细选“新苗” 去年11月,诸暨市举行“老杨带小杨”调解人才培养第一期学员出师暨第二期学员师徒结对仪式。仪式上,资深调解专家杨光照以及12位退休干部承诺,将对第一期45位年轻干部开展为期一年的系统性学习与实践帮教。 如今,首期41名新生代调解员“小杨”已学成出师,6位优秀导师和15位优秀学员受到表彰。 诸暨市枫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毛仲木感慨地说:“能够把调解技巧从我们这里传到下一代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因材施教 精准施训赋能 “在调解矛盾的时候,当事人可能对年轻人说的话不认同,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在一旁,我们的底气更足了。”年轻调解员周淑倩说。 在一年的培养期内,“小杨”们将参加理论学习、实战锻炼、经验分享、名师授课、外出参观见学等培训。 根据每位学员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老杨”们个性化制定学习计划,建立记录学习全过程的“学籍卡”进行跟踪管理。 为引导老同志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提升导师带教积极性,诸暨市枫桥镇每年开展“金牌老杨导师”评选,发挥好“老杨”示范引领作用。 “针对调解工作必备的能力素养和专业技巧,我们开设常用法律、心理干预、沟通技巧、表达说服等课程,使学员在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后,调解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诸暨市大唐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楼光水表示。 
跟踪培育 持续雕琢成长 在“小杨”学员出师后,“老杨”们还将针对每个学员的特点,明确学习任务,定期跟踪评估,使学员在一定期限内成长为能够独立处理复杂案件的“大杨”调解人才。同时,在从事调解工作3年以上的学员中,遴选一批能够在调解工作中独当一面的优秀学员,作为调解工作领军人才的后备力量充实到各品牌调解室中,形成“名师带名徒”的工作局面。 首期出师的“小杨”许璐斐已独立调处复杂案件32件,他表示,自己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和各位“小杨”一起,继续保持初心,长知识、学本领、提能力、静下心、耐住性,成为一个值得人民信赖的基层工作者。 “工作有年限,退休有年限,但是服务群众没有时间的限制,我会努力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年轻调解员。”杨光照表示。 
a href='' style='font-size:10.5pt;'>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