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军装的故事之进山剿匪记

发布日期:2018-01-15浏览次数:来源:刘邦俊字号:[ ]

  刘邦俊,男,山东苍山人,1923年11月出生,1940年参加革命,194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1949年随军南下,先后在浙江萧山、绍兴、台州、嘉兴、杭州等地从事公安、检察工作,曾任绍兴地区公安处处长,绍兴行署副专员,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6年离休。

    刘邦俊同志1949年5月8日以军代表的身份进驻萧山县警察局,照片中一身军装,显得神采奕奕,配枪紧握,如手握一柄短剑要刺向敌人的心脏,这张进山剿匪时与战友的合影让他回忆起了那跌宕起伏的剿匪过程。

 

  解放前,萧山是国民党的模范县,解放后,其反动根基深厚,反革命残余势力比较强大。1949 年夏,省委召开了省、地、县三级干部大会,作出了“军事清剿、政治瓦解、发动群众、武装自卫、坚决彻底消灭匪特”的重要指示,以安定民心,发展生产,保卫新生政权。公安机关与驻军310团密切配合,7月枪决了萧山县势力最大、最罪大恶极的绍兴、诸暨、萧山反共救国军总司令兼伪萧山县县长余继鹏,随后又抓获了国民党的浙江保安司令部谍报股股长朱屏藩。当时的政策,抓头目,严惩恶人,不手软,另一方面,也鼓励隐藏在各地的匪徒投案自首,戴罪立功。

  没过多久,有消息传来,在萧山进化山区的“浙东剿共司令部第四支队”支队长俞勇和第一大队长蒋吟泉争权夺利,蒋吟泉一枪打死了俞勇,自任支队长。刘邦俊同志感到这是个好机会,能够乘机瓦解这股匪特。他先带领几名侦查员到临浦镇,找到争取立功赎罪的伪警察局刑警探长朱观祥充当传信人,赶到匪特在的华家垫一带,让朱观祥传话“萧山公安局的刘军代表想和你们来谈判”。随后,刘邦俊同志进入华家垫谈判,讲了当前人民政府的宽大政策,叫他们下山,不要再做土匪。蒋吟泉表示下山可以,但要名为起义、保留部队、收齐向老百姓摊派的钱粮,刘邦俊同志一口回绝了这些无理的要求,蒋吟泉要求和更高一级的长官谈判,刘邦俊同志同意了,并互留人质,三天后来请蒋吟泉下山。这次深入匪穴的收获不小,看到了这股匪特实际上已走到了山穷水尽之路,可说缺钱、缺粮、缺弹药。

  匪情已明,拿下他们志在必得。当然劝降工作也危险重重,310团的梁政委听了汇报后,作出指示“这次一定要咬住不放,如果劝降不成,一律就地围剿,这是萧山境内最大、最坏的一股武装匪特”。做好两套方案,第二天,刘邦俊同志带着20多人,分成两队直插华家垫。进村一探消息,结果出人意料,土匪前一天晚上转移了。该怎么办?又有人来传话说蒋吟泉请军代表去大岩谈判。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誓死消灭顽匪,刘邦俊同志一行再次深入虎穴,走入屋内,看到一把左轮手枪放在桌上,气氛有些紧张。刘邦俊同志不慌不忙,开门见山地说“你这个支队长不守信用,不是在华家垫见面吗?怎么到了这里,让我好找!”刘邦俊同志随后又强调了大家在华家垫和萧山谈妥的内容,让蒋吟泉抛弃顾虑,放弃不切实际的条件,早日弃暗投明。终于蒋吟泉带着他的手下宣布起义。当天晚上,刘邦俊同志仍睡不着,怎么说服土匪放下武器进城是一件难事啊。第二天一早,刘邦俊同志斩钉截铁地告知蒋吟泉投诚起义的首要条件是放下武器,这点不能有丝毫让步。经过刘邦俊同志的努力,200多人的武装顺利解除,100多支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和10多把手枪都用小船运回了萧山。快到水城门时,为了见首长,匪首的配枪也交到了侦查队长的手上,最后把这伙人安置在了310团在城隍庙临时设置的俘管处。

  直到这时,大伙儿才庆幸地抹去脸上的汗水,刘邦俊同志也总算放下了心头的千金重担,再来看看照片上的那个虎胆英雄,您不费一枪一弹获取的胜利将永远记在人们的心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